
01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要不要治疗?
按照现行的相关指南,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须根除治疗是明确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时才需进行。
另外,以下情况可考虑根治:
1) 慢性胃炎;
2) 胃癌家族史;
3) 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4)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为什么不是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儿童都要根除呢?
其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全,为避免药物对儿童肝肾损伤,因此对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儿童,并不主张为了预防成人期幽门螺杆菌相关并发症而进行根除治疗。
那么问题来了,根除幽门螺杆菌,这里指出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根除Hp的常规治疗方案:
一线方案(首选方案):
适用于克拉霉素耐药率较低(<20%地区,方案为: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疗程10或14 d;
若青霉素过敏,则换用甲硝唑或替硝唑。
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20%)的地区,含铋剂的三联疗法(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次枸橼酸铋剂)以及序贯疗法(PPI+阿莫西林5d,PPI+克拉霉素+甲硝唑5d)可作为一线疗法。
二线方案:
用于一线方案失败者,PPI+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胶体次枸橼酸铋剂或伴同疗法(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疗程10或14 天。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抗生素有限,且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一些可以用于成人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抗生素常不宜用于儿童,如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使得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由于药物选择的限制而非常困难。儿童由于各器官系统还在发育过程中,也容易对各种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尤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需要联合多种药物治疗,更容易导致儿童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医生在用药过程中,会权衡用药利弊,以此来判断是否进行根除治疗。
因此,对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儿童,并不主张为了预防成人期幽门螺杆菌相关并发症而进行根除治疗。
02
不用抗生素,就不能除幽门螺杆菌了?
03
家长还应注意什么?
如果孩子确定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除了上述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些什么呢?
调整饮食
首先要强调的是调整饮食,要忌口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肉类一定要做熟了再吃,避免加重胃肠道的损害。
定期复查
需要给孩子定期复查,若出现了一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则随时要提前治疗。
注意物品隔离
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幽门螺杆菌可通过手、食物、餐具、水源等途径传播。尽管儿童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大人的几率略低,仍需注意物品隔离。
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等,都可以排除这些潜在的因素。
进行日常消毒
幽门螺杆菌有个弱点——不耐热。所以带有高温消毒功能的消毒碗柜就可以把它“杀死”,或者将洗干净的碗放在锅里用开水煮一会也行。
另外,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还有粪口传播,所以进行环境消毒十分重要。
总的来说,如果孩子查出感染幽门螺杆菌,千万不要着急,更不要胡乱给孩子随意用药,要知道,随意用药尤其是抗生素,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幽门螺杆菌本身带来的危害。选择口碑好、疗效好的非药物治疗方式,是帮助孩子抵御幽门螺杆菌的不二选择。